澳门基本法推广协会 - 学术论文
 
澳门罗利老马路4-6号文德大厦地下前座
电话:(853) 28727338
传真:(853) 28727368
电邮:adlbm@macau.ctm.net

办公时间:
星期一至五 早上9时至12时半
      下午2时至5时半
星期六   早上9时至12时半
政府假期休息   
政府假期休息   
论“一国两制”的体验与建议 赖冠儒
论“一国两制”的体验与建议
赖冠儒*

 

“一国两制”大家都说很好,经港澳的实践证明,也的确取得一定成就,然而近期因为“两制台湾方案”倡议在《告台湾同胞书》四十周年时由习主席提出后,笔者就常常被台湾的朋友问到“一国两制”好不好?问我一个土生土长的台湾人在澳门实际感受到的“一国两制”是怎样?另外也常有内地朋友或官员问我为什么你们台湾同胞这么不喜欢“一国两制”呢?这个制度明明就是为你们量身设计的,也帮你们试验过了,你们还不要?类似问题激发了我的思考,也促使我想写一篇文章来回答上述的这些问题,并对“一国两制”的推广提出一些建议。

 

一、  “一国两制”的发展与实践

要判断“一国两制”好不好,首先要先了解“一国两制”是甚么?它是为了解决甚么样问题而设计,根据目的和实践成果来判断。“一国两制”的设计实际上是为了要“和平”解决国家的统一问题,为了尽量不造成人民生活上的改变,因此统一之后,允许不同的两种制度存在,也就是台湾、香港和澳门在回归之后,可以继续保持原来的资本主义制度。

“一国两制”的发展,笔者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和统存异期”,可以追朔到1950年代,当时新中国成立,国民党军队撤守台湾,国家处于尚未完全统一的状态,两岸武力对峙,然而不论就国际抑或国内的局势,武力统一并不是最佳统一模式,因此当时的国家领导人毛泽东提出有意进行第三次的国共合作,并提出一系列“不变”的安排,以及随后“一纲四目”的提出,而这个安排的提出,不仅是“一国两制”的雏型,其所象征的“和统”,更是“一国两制”的核心诉求;第二阶段为“理论建构期”。七零年代由于我国入联,与美方改善关系等一系列的举措,致使以和平手段处理统一问题的条件越来越成熟,尤其是入联后,英国、葡萄牙和美国等几个主要影响我国统一问题的西方国家陆续与我建立正式外交关系,致使冷战格局下的统一问题逐渐朝向和平的方向前进,随后在《告台湾同胞书》以及《叶九条》政策出台后,最后由时任国家领导人邓小平正式提出以“一国两制”原则解决国家统一问题;第三阶段为“方案拟定期”,如何实践“一国两制”实际上就涉及到与英国和葡萄牙两国的谈判,而在与两国分别谈判过几轮之后出台《中英联合声明》和《中葡联合声明》,根据这两个声明,英方和葡方在过渡时期继续管治香港及澳门,中方予以配合以维持港澳发展的繁荣稳定,另外也确定透或法律化和制度化的方式实践“一国两制”,即制定基本法和划定特别行政区,最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也根据这样的声明相继通过《香港基本法》和《澳门基本法》,确定方案;第四阶段是“方案实践期”,也就是香港和澳门最少二十年的实践经验,这二十年的经验,相信大家是有目共睹的,就香港而言,虽然在回归前就已经很繁荣了,但是如果没有国家的支撑,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早就不支倒地,也不可能保有今时今日的荣景;而澳门的转变更明显,虽然澳门的博彩娱乐业可以追朔至1847年葡澳时期就合法化,但因为回归后,“两制”的设计不仅得以保留,在“一国”的基础上,发展更是如火如荼,虽然因为制度不同而会有些许矛盾存在,但“两制”也对于两地居民的在回归初期起到信心、保障的作用,更不用提“一国”所促的发展。

介绍完“一国两制”的发展四个时期,再回答第一个问题,也就是“一国两制”好不好,“一国两制”是为了解决国家统一的问题,目的是希望以“和平”的方式达成统一,根据二十年的港澳实践经验显示,“两制”所揭示的原有生活制度不变不仅说到做到,连带也起到信心和保障的作用,且实践结果在“一国”的基础之上,港澳的发展更超出其原来应有的发展,也因此就目的与结果来看,笔者认为“一国两制”本身这个制度很好的解决了统一的问题。

 

二、  感受“一国两制”的两个面向

再来是第二个问题,也就是我一个台湾人在澳门实际感受到的“一国两制”是怎样?这个问题就更难回答了,但很多人希望我回答,老实说,我2014年才来到澳门,我第一次踏上澳门,经过那一排富丽堂皇的酒店,只能用瞠目结舌来形容当时我的感受,生活了几年,也觉得非常好,很自由,不用“翻墙”,因此要回答来澳门的感受,我很简单就能回答,经济很富裕,当地居民的生活也很自由自在,放假就出国旅游,但如果要回答在澳门感受到的“一国两制”好不好,这个就不能简单透过在澳门的生活经验来回答,因为这涉及到几个问题,例如如何感受“两制”?以及如何感受“一国两制”?我简单将这两种感受概分为水平的感受以及垂直的感受。

 

水平体验“两制”有否落实

水平的感受主要是说明“两制”的差异,也就是“两制”的落实情况,这种感受比较简单,其实过个拱北关、横琴关就能明显感受到“两制”的差异,不仅行车方向的左右不同,号志的使用不同,规则的适用不同,货币的使用不同…,其实感受就是两个不同的世界,因此要我说对“两制”的感受,客观来说,实践的很到位,因为如果是一位不熟悉中国国情的人是经过拱北关或横琴关,我想他们很容易误以为是由一个国家进入另外一个国家,因为不仅要经海关查验“过关”,过了关的面貌也截然不同,因此这么说,“两制”的实践很到位,生活在澳门跟内地是可以感受到方方面面明显的制度差异。

 

纵向体验“一国两制”方案是否较佳

再来说说对“一国两制”的感受,亦即纵向时间轴的比较,如果当初选择了其他方案会怎样?这样才能比较“一国两制”到底是不是好方案。故首先,笔者先将港澳在租约年限将至之时的可能选项,先列举出来,再根据当时的时空背景推论各方案的出线机率,替除掉较不可能出现的方案后,针对可能方案进行推论比较进行分析。

港澳回归的方案选择

 

一国

两国

一制

第二象限:

一国一制

第一象限:

两国一制

两制

第三象限:

一国两制

第四象限:

两国两制

“一国两制”涉及到几个概念,国家、制度和数量,按此规则笔者进行了分类如上表所示由第一象限到第四象限分别是“两国一制”、“一国一制”“一国两制”和“两国两制”。在开始介绍四种方案前,先说说背景,有利我们最后进行机率判断。当时会面临方案的选择,实际上是因为英、葡两国在我国领土港、澳的“租约”要到期了,当时相关的背景有1.我国入联合国并代表中国,且开始与相关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包含美、英、葡等,法理上获正当性与英葡交涉港澳回归事宜;2.葡国1974年发生政变,采去殖民化政策,故澳无主权争议;3.入联后我国向联合国要求将香港和澳门从全球殖民地名单移除获准,港澳并非殖民地的说法受联合国背书;4.中国改革开放,以和平途径解决回归问题;5.中国采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则是资本主义制度。

了解背景后,先从最不可能出现的两种方案说起,“两国一制”和“两国两制”。第一象限的“两国一制”是最不可能的,因为一制有两种可能,要不是我国发生重大变化改采资本主义制度,就是澳门受外力影响改采社会主义制度,会出现“两国一制”的情况一定是发生非常重大的变化例如战争或是政变,但在当时与国际一连串的友好行为及遵守和平共处五原则的情况下,出现机率极低,故此不做进一步探讨;再来是第四象限的“两国两制”,“两制”是合理,但出现“两国两制”的情况最可能出现就是我国提出港澳非殖民地的说法不被世界所接受,因此出现葡国继续管治或是澳门自己独立成一个国家而形成“两国两制”,然而根据前述背景,联合国已接受我国说法,因此出现的机率亦低,故此亦不做比较;再来就是“一国一制”,“一国一制”在回归的过程中,是有可能出现的,尤其是当时任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提出三个“不平等条约”依然有效时,若导致最终不欢而散而武力解决回归问题,两制就不一定会有,但从远水救不了近火的概念来看,真要打,英方必输无疑,虽然他们刚赢得福克兰群岛战争,但刚战争完兵力势必耗弱,但总的来说,若当时擦枪谈判擦枪走火的话“一国一制”出现机率一定高于前述两种方案;最后是“一国两制”,这就不用说明,因为已经是现在进行式。

那如果是“一国一制”,现在香港或是现在的澳门会怎样,简单举澳门就好,“一国一制”一定是澳门由资本主义制度改造成社会主义制度,当地居民首先面对的就是因生活习惯的改变或既有产权的变更或撤销,心理层面或现实层面一定程度的恐慌和不便。从经济上来看,澳门一直是一个小渔村,要发展其他产业很难,尤其是在社会主义的制度底下,博彩业还不一定有发展的空间,因此现在经济的荣景不太可能有,也不会有甚么现金分享,工资也应该会和内地邻近区域差不多;民生上面,澳门长期以来因为靠海和地质关系,干旱季节饱受咸水之苦,境内无河流,贮蓄雨水的设施亦十分有限,因此用水不是紧张而是完全不够,在“一国一制”的情况下,澳门若只是和其他地区一样是一般地方政府而非特别行政区,本澳在国家安排下保证由珠海供应,源于西江的总量为190万立方米日常饮用水,还能不能受到保障令笔者质疑,尤其是用水匮乏是全国的事情,如果珠海本身都不够而澳门也不是特别行政区,相信供水一定不会有量上面的保证,进而引发本澳的季节性用水危机,例子还相当多,比如说私有土地的持有、直接选举代议士、葡式文化的保留发展光观产业等等…;反观“一国两制”,前述的问题迎刃而解,维持原有生活和回归前依法受保障的权益和产权回归后仍受保障如私有土地、国家保证用水和食物源充足、博彩业持续发展带动旅游产业成形与成长、选举议员…。

列举完各种选择方案,再将最有可能的“一国一制”拿来和“一国两制”进行比较后,我才能感受“一国两制”的好,也就是透过比较,列出两种或以上的方案进行模拟和优劣分析,才能陈述“一国两制”的感受,而透过陈述,不管从心理层面、经济层面、发展层面、民生层面等等,“一国两制”相较于“一国一制”都展现出在回归初期的绝对优势。

 

三、  接受“一国两制”的条件差异

再来是最后一个常被内地朋友问到的问题,为什么台湾同胞不喜欢“一国两制”?港澳试验过了,你们还不要?要回答这个问题,这涉及到两个问题,第一个是台湾同胞怎么看“一国两制”?第二个是港澳在回归的背景和条件和台湾是否一样?

 

港澳与台湾在接受“一国两制”的条件不同

先回答第二个问题,实际上港澳在回归的条件和台湾不尽相同,第一是谈判主体不一样,港澳回归的谈判主体是国与国,是中英或中葡之间的事,港澳居民实际上无从置喙,因此港澳居民能期待的不是要不要“一国”,而是“一国”之后能不能保有原有的生活,因此强调“两制”好,无可厚非;然而台湾在回归议题上,不仅两岸谈判的主体并不是国与国关系,而且在台湾长期习惯选举的情况下,台湾同胞的很大程度会以不同途径影响或参与到整个谈判的过程,特别是当我们常常听到台湾的政治人物时常把统一进程的停滞归咎于民意后,尤其是年轻一代在台湾经过民进党时期一系列的教育改革,以同心圆史观为主轴的教育下,是否要“一国”会是推进台湾回归进程的主要问题。

 

台湾跟大陆现在就是“两制”,所以没有“两制”问题,只有“一国”问题

再来回答第二个问题,台湾同胞怎么看“一国两制”?其实没有“两制”问题,只有“一国”问题,因为现在就是“两制”。“一国两制”近期之所以这么火热,主要是因为习主席在《告台湾同胞书》四十年重要讲话中提出探索“两制台湾方案”后,蔡英文将其口中本来不存在的“九二共识”直接替换为“一国两制”而引起舆论,笔者认为透过说明这中间的转变有助于读者理解台湾同胞怎么看“一国两制”以及对“一国两制”的感受。

首先介绍“九二共识”,两岸问题是内战的延续,至上世纪八零年代两岸才陆续有交流,虽然当时国民党对大陆采取“三不政策”,但民间交流已势不可挡,然而在交流过程中有很多问题不是民间机构可以解决的﹐因此在1992年时代表台湾的海峡交流基金会和代表大陆的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在香港进行有关文书验证和挂号函件的磋商,这次磋商过程中,双方最终在签属书面文件时,因为彼此对称谓的表述有歧见而遇到阻碍,为解决歧见,双方以皆认同“一个中国”做为共识而暂时放下彼此歧见,而这个共识就是后来所谓的“九二共识”。实际上“九二共识”所代表的一中原则,根据台湾陆委会民调显示,多数台湾人对于“九二共识”的“认识”是有误(49.8%)或不知道(15.4%),即一般民众对于“九二共识”的概念很模糊。事实上,各位对于这个结果无须意外,因为“九二共识”所营造的“模糊化”就是台湾方面处理两岸议题的最高指导原则。

而当蔡英文把“九二共识”等同于“一国两制”,可就大大不同了。“一国两制”不仅字面上“直接”有“一国”两个字,而且根据港澳的实践经验,“一国两制”一定有一方要变成特别行政区,若从两岸的土地面积和常理来看,台湾在“一国”之内一定是少数的存在,所以特别行政区一定是台湾,因此不论就字面上的“一国”直接刺激到无统一或无马上统一意愿的多数台湾同胞,抑或是存有“我统你”此等阿Q心理的部分群体,替换成“一国两制”都直接让这群人幻想破灭,而这也是为何蔡英文先前说没有“九二共识”,现在又直接在岛内混淆“九二共识”是“一国两制”的原因,而这也体现台湾同胞不是不排斥“两制”,而是“一国”。

 

 

四、  “一国两制”的宣传与建议

    回答完前述三个问题后,实际上可以总结成一些前提,而在这样的前提下,量身订制一套属于对台湾宣传的“一国两制”方案,更有机会让台湾同胞面对问题,正确认识“一国两制”。这些前提包含(1)从五零年代初期毛泽东主席的第三次国共合作倡议来看,事实上“一国两制”是由武统转和统的产物,也就是说要谈才能有和平,和平统一才有“一国两制”,换句话说,继续不愿意谈,就不一定有和平,更遑论“两制”;(2) 港澳与台湾在接受“一国两制”时的客观条件不同;(3) “一国两制”的体验可以水平体验,即透过回乡往返“两制”之地以检验“两制”的落实情况,以及垂直的体验,即透过描绘选择不同制度的后果,来体验“一国”促发展和解决问题的威力;(4) “一国两制”在港澳的实践能取得巨大成功关键在“一国”;(5) 台湾跟大陆现在就是“两制”,所以没有“两制”问题,只有“一国”问题,但他们不想被大陆统一或跟大陆统一。

基于前述这些前提,提出几点建议:

(一) 加强“一国”论述,以时间表为基础,告知有协议与无协议统一后果:

“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关键在“一国”,而“一国”也是台湾同胞最不愿意面对的问题,但当习主席在《告台湾同胞书》四十年重要讲话提及“政治分歧,不能一代传一代”给我们的启示就是“一国”问题不能回避,但过去由于“两制”的设计太过特殊,而抢过“一国”的风采,且相较“两制”,“一国”的论述较不足,故建议加强“一国”论述,并透过时间表的订定,把选项同时列出,让习惯选择的台湾同胞知道何时要选择以及有哪些选择,例如有协议统一就可选择按协商出来的“两制台湾方案”或其他方案,相反无协议统一则奢谈“两制”与和平。

(二) 以田野调查为基础,设计统一后台湾发展蓝图:

    目前台湾因为选举生态,不负责任的政客往往更受选民的青睐,因为口号好听对胜选来说更重要,做不做得到选后再说,也因此台湾目前面临许多重大问题,比如说用电需求和无核家园诉求的矛盾,火力发电的空污和居民要蓝天的矛盾,要经济发展和台湾主体诉求的矛盾等等…,这些都是涉及到“一国”的问题,也只有“一国”能解决,建议透过研究各县市的基层民情,按总体和各县市进行规划,提出国家的“政见”,告诉台湾同胞未来五十年或一百年我们要把台湾带到哪里,这个环节也是过去比较缺乏的,过去强调谈判过程,但对台湾同胞来说,愿景更重要,因为台湾现在看不到未来。

(三) 以基本法纪念馆为基础,加大科技元素,有效体验“一国两制”:

    这个提议的基础来源有二,一是笔者前面提到对于“一国两制”的体验需透过垂直体验以达到效果的认知,第二是笔者前阵子到访“广州市城市规划展览中心”的参访心得,该次前往参观获益良多,一进去展厅就有一幅巨大3D动画墙,动画内容是由古代广州的发展,按时间纵轴一路演进的今天甚至是未来的发展,笔者看到极为震撼,也主观认为若“一国两制”的实践若能透过3D或4D动画的帮助,将大大有助一般市民了解“一国两制”在澳门、香港甚至是台湾的发展或规划,但澳门基本法纪念馆目前摆设多为文物,实在可惜,建议以粤港澳大湾区为框架,与广州市政府合作,就地改造并规划基本法纪念馆,透过科技的带动,让基本法纪念馆活起来,也让更多人能有效体验“一国两制”的好,比如规划澳门厅、香港厅和台湾厅,前面的建议都可以在这些厅里面展示,但主要还是要科技带动。

(四) 加大体现“两制”的安排,有助“意识”“两制”存在:

    粤港澳大湾区的规划下,未来澳门的规划旅游路线和区域时将更多可能会跨“两制”,因此有意识的让旅客了解到“两制”存在,藉游客的嘴帮忙宣传“两制”的落实,虽然来往内地和澳门或香港的旅客能体会到差异,但却没有意识到“两制”,相当可惜,如果有一些标语或安排在“边检周边”,让过境旅客或国民能“意识”到“一国两制”的存在。

 

关于五十年不变的误解与前瞻

最后想谈谈“五十年不变”,因为我常听到台湾朋友讲说现状只能维持五十年,之后就会改变之类的,这其实是个误解。按国家领导人邓小平同志的原意,当初说五十年不变并不是五十年后就会变,而是五十年后“一国两制”好不好,要不要继续,应该是生活在那时候的人基于现实情况做决定,而不是五十年前的人做决定,“一国两制”施行的好,当然就继续下去,不好也可以不要。我想说这其实是一个相当有远见的作法,以中国当时韬光养晦的勤力发展和广阔的内地市场,五十年后很有可能发展的比港澳都好,因此如果五十年后因为制度的差异,港澳两地搭不上国家发展列车而衰退落后于内地,将是本末倒置的结果。

 

 



* 澳门大学宪法与基本法研究中心法学博士

 

更新日期: 2019-03-25